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

材料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 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 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神 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材料二、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精准扶贫。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 ③规律是客观性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到1998年开始的“攻坚战”,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是经过多次反复完成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国企改 革的不同阶段,是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 的正确决策。 【解析】 本题以精准扶贫和国企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说明 (2)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是经过多次反复完成的;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国企改革的不同阶段,是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的正确决策等角度分析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前,我国进入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破解资源环境等约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的升级发展。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新的征程,令世界期待。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查看答案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幸福!他们只顾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就像猴子下山寓言里的那只猴子,一路采摘,一路丢弃,一路丢弃,一路采摘,永不停歇,永不安宁。“精致的利已主义者”并不幸福,因为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在实践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

②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用行动诠释了

A. 人生价值取决于贡献与索取的总和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 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需要砥砺自我

D. 不同的价值观制约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查看答案

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习近平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

①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追求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

③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目标,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走上正确人生道路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才能沿着历史发展方向前进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