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加试题)2017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核试问题一致通过第2375号决...

(加试题)2017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核试问题一致通过第2375号决议,对9月3日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进行制裁。中国政府赞同安理会就此采取必要措施,同时主张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希望有关各方均应承担起应有责任,发挥应有作用,切实采取措施缓和半岛紧张局势,重启对话谈判。近来,联合国有关机构多次表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极具全球发展视野,积极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日益显现大国责任与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安理会的主要责任。

(2)运用“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说明中国日益显现大国责任与担当的道理。

 

(1)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有权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安理会通过2371号决议,谴责朝鲜进行的两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并决定对朝鲜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以有效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①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因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进行制裁的决议,说明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②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倡导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说明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在人类发展事业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解析】 本题以朝鲜核试问题这一热点问题为事件,考查了安理会以及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 第(1)问,要求回答安理会的主要责任。考生应熟悉安理会的相关知识,题目较简单。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有权调查任何引起国际争端或摩擦的任何情况,并可提出解决这些争端的方式或办法。 第(2)问,要求运用“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说明中国日益显现大国责任与担当的道理。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联合国中作用: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因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进行制裁的决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倡导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均是充分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楠溪江风景秀美,资源丰富,以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著称。Y县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和风景旅游资源,开展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实现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针对“产业小、精品少、留客难的难题,引入浙旅集团,开展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推动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知识,分析Y县政府开展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活动的意义。

(2)从联系的多样性角度,说明Y县政府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在当前反全球化潮流兴起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将有力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大“中国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必然性。

(2)说明在反全球化潮流兴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符合当事人有权申请再审的情形是

A. 对尚未生效的一审裁定、判决不服

B. 认为二审裁判仍却有错误

C. 发现已经生效的裁判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D. 法院作出甲乙离婚判决生效后,乙申请再审

 

查看答案

家住甲市A区的小明(10岁),近5个月给家住乙市B区的小红(20岁)偷偷打赏10万元。事后,小明爸妈想追回这10万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小红能证明小明是自愿赠送的,就无需返还10万元

B. 因未经历要约承诺两个过程,合同还未成立

C. 小明可以直接通过乙市法院起诉要求小红返还10万元

D. 该案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查看答案

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

A. 甲给同学乙取侮辱性的绰号

B. 甲将同学乙的照片作为投飞镖的靶子

C. 甲上学迟到,在门卫登记册上签了同学乙的名字

D. 甲玩玩具,硬伤了过路的行人张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