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南曹村,因地势低洼时常被淹,农作物经年歉收,吃咸水、走土路,土胚墙、泥糊棚,曾是南朝村的真实写照。如今,依靠产业发展,他们走出了一条“外招(商)内调(结构)”的乡村振兴之路,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兴旺村”。

科技种植是村里产业振兴的第一步。2009年,该村通过外出招商,一次性流转1200亩土地,发展起林(速生杨)、草(苜蓿)、牧(青山羊)“一体化”产业。村民说:“村里栽上杨树,杨树底下种上牧草,能养羊,能喂兔,又节省了劳动力能出去打工,一年收入可观,挣个几万不成问题。”

乡亲们富起来了,南曹村却没有停下产业振兴的脚步,他们又把眼光投向了光伏产业。2017年,总投资6.8亿元、占地1200亩的30兆瓦的太阳能农光互补扶贫项目在村里落地。据介绍,项目运行期年平均发电量约3546万千瓦时,每年发电收入3600万,可为村里带来“四大脱贫利好”:土地流转收入,村民每年每亩能拿到1100元的租金;农业收入,400亩食用菌,每亩每年纯收入不低于2万元,蔬菜种植、矮化果树等每年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项目分红,今后30年每年可返还360万元税收,会集本镇贫困户1256户,人均分红1800元;就业机会,项目建成后可解决600余人就业,实现富裕劳动力人人有岗位,我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此外,村集体还将获得每年不低于360万元的收入,可用于产业发展和困难救助。据介绍,菏泽注重因村制宜发展脱贫产业,重点发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业等。从投入上、易上手的项目起步,逐步升级,推动产业振兴。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该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2)请你为乡村振兴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1)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依靠产业发展,该村走出了一条“外招(商)内调(结构)”的乡村振兴之路。②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多种产业,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继光伏产业带来众多利好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③重视科技作用,科技种植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一体化高效产业。④把握国家惠农政策,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⑤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项目分红,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①从我出发,让乡村振兴。②振兴乡村,建美好家园。(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解析】 整体本题是以“乡村振兴”这一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了科技、国家宏观政策、分配制度、产业振兴等经济生活知识。本题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为“乡村振兴”写标语,属于开放性设问,难度较小,突出主题即可。 第(1)小问以“乡村振兴”这一热点材料为背景,结合经济生活进行多角度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环节是要找全、找准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否则就会失分。在审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2)回归教材。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时要用到教材中的哪部分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3)根据题目的要求整合知识,组织答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2)小问是为乡村振兴写标语。属于开放性设问,此类题难度较小,要紧紧抓住问题设问的要求,突出主题即可。 解析:第(1)小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审设问,先明确知识范围,本题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属于宏观考查。问题的指向性要求分析的是该村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材料时,要把该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找全、找准,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总结概括该村的成功经验,进行规范作答。 第(2)小问是为乡村振兴写标语。解答本题时,先明确问题要求,抓住三个关键内容,即:写的是标语、两条、标语的主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要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突出这一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总书记说:“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上述材料反映的辩证法原理有

A.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先进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时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伟大的民族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

B.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社会主义各种自信的力量源泉

C. 伟大的民族精神会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趋势,促进社会发展

D. 伟大的民族精神能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社会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人民”一词被多次提及。他说道:“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一如既往,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勤勉工作,赤诚奉献,做人民的勤务员,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多次提及“人民”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我们党的群众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D.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查看答案

新华社北京3l9日电,亚投行首个对华项目于19日在北京签约。用于北京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等工程,助力“北京蓝”。据介绍,项目投入使用后,这一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北京减少65万吨标准煤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57万吨,颗粒物排放量37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48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442吨。这表明

A. 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可以加以改变利用

B. 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要善于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

C.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D. 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轻易改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35日,习近乎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谈到民族团结时强调,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

①彰显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②激发爱国情感,构筑国人精神家园

③立足文化建设,助力民族复兴梦想

④建成文化强国.引领全球展示风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