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1954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

我国宪法的每一次修正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2 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先后进行了4次修改。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第一间修究不仅仅是文字的更改,更是社 会的演进和观念的转变,法律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规范作用:同时,宪法作为理性的产物,又要有预见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宪法属于上层建筑,它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需要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以便更好发挥宪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保障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基础的发展。 (2)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国宪法修改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主动的、有选择的、有预见性的认识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把握基础上的。 【解析】 本题以修改宪法为背景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问要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 本题限定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解答本题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个层面考虑作答。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本题属于体现题型。解答本题注意把握题目限定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我国宪法的每一次修正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宪法作为理性的产物,又要有预见性可考虑)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将越来越普遍。

2015年5月广东东莞出现了我国首个“无人工厂”一长盈精密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工业机器人代替了传统的打磨工人,原本650人的车间减少到60人。机器人上岗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机器人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它有助于将人从简单、繁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工作,有人因此为机器人“点赞”。机器人“抢饭碗”带来的就业冲击加刷了当前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科学家还担心机器人智力超过人类,尤其担心人工智能自行设计、自行发展,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危险。史蒂芬,霍金也忧心忡忡地表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因此,有人对机器人的出现提出“质疑”。

(1)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机器人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推进的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这一科学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历史证明,任何科技的发展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双手,中国梦的实现仍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必将助推“中国制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推动制造业由大支强面临着巨大压力,需要呼唤极致的工匠精神回归。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在传统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加入了“突破“和“创断”的元素,它不再一味地强调一丝不苟,慢工出细活,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突破性和创新性,强调产品应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强调创造而非制造。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解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利用“工匠精神”助推“中国制造”。(6 )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传统的“慢工出细话”与“突破”“创新”的关系。

 

查看答案

2017 12 15 日,我国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子“地球卫士奖”,55年来,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 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①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

③全面提高个人科学文化素质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美好愿望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④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