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我国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我国形成了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国家机关格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过程

时间

内容

2017年10月18日

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

2018年3月11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 

2018年3月20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018年3月21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分别经表决,任命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体现:①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组建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的建议,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重要体现。③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国家监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监察委员会成员,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宪有据。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③制约与监督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我国权力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解析】 此题以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过程作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与宗旨、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关键、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此题一共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说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依宪治国,属于体现类的主观试题;第二小问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第一小问: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组建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的建议,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重要体现;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国家监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监察委员会成员,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第二小问: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制约与监督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委合署办公,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我国权力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村发展的战略思想有过不同的论述。乡村振兴战略,可视为社会主义制度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升级,是党在新时代为农村发展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战略。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例如,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小康社会成色就要打折扣。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并就破解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从医疗图像分析到临床诊断系统的颠覆,从金融风险监测到支付方式的革新,惊爆眼球的视觉技术、智能安防。人工智能已较为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这表明

①人工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创造出新的联系

③人工智能的产生是主观能动性和规律客观性的统一

④人工智能的价值取决于事物固有属性与人类需要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创立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分析和把握当前发展的各种条件才能正确认识社会    

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③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分析中国现阶段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76年,霍金提出的“黑洞悖论”认为,黑洞一旦形成就开始向外辐射能量,但这种辐射并不包含黑洞内部物质的“信息”。这与量子物理学理论是背道而驰的。在20047月,他承认了自己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这佐证了

①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②人们对真理的发现和追求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

③科学家的自我否定是唯物辩证法本质的要求

④更新既有理论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先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该节目的成功说明

①人类的文化作品离不开电视媒体

②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

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④“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