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 2012年-2017年全国居民 人均可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  2012年-2017年全国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度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速度(%)

2012

16510

10.6

2013

18311

8.1

2014

20167

8.0

2015

21966

7.4

2016

23821

6.3

2017

25974

7.3

 

 

 

 

 

 

 

 

 

表2  2012年-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及发生率

 

年度

当年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年底贫困人口(万人)

贫困发生率(%)

2012

2339

9899

10.20

2013

1650

8249

8.5

2014

1232

7017

7.2

2015

1442

5575

5.7

2016

1240

4335

4.5

2017

1289

3046

3.1

 

 

 

 

 

材料二: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截至2017年底,山东省尚有贫困人口17.2万人,全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高度重视精神扶贫,从思想转变、技能培训、产业就业、孝善养老、移风易俗、基层组织六个方面着手,解决部分贫困户既没想法,也没办法,“等靠要”思想严重问题。去年,全省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5061期,成立红白理事会8.6万个,建立“喜丧大院”“村民礼堂”等红白事办理场所5756个,举办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班6.4万次。建立各类扶贫理事会10232个。

材料三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强调,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1)描述材料一反映出的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山东在扶贫工作中重视精神扶贫,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1)表1反映出2012-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表2反映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2017年减少到的3046万人。 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2)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解决文化贫困,能够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 (回答“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也可。) 【解析】 本题以扶贫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问描述材料一反映出的信息。材料一是由表1和表2组成的,表1 2012年-2017年全国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从图表中数据可知2012-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表2 2012年-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及发生率,从表中数据可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2017年减少到的3046万人,表1和表2结合起来看可知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第(2)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山东在扶贫工作中重视精神扶贫,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解答本题注意把握题目要求: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该知识安慰包括文化的含义、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然后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同基础理论结合作答。依据材料中的信息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可考虑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角度作答;重视精神扶贫,从思想转变、技能培训、产业就业、孝善养老、移风易俗、基层组织六个方面着手,办各种培训班,提高技能可考虑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3)问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可考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可考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主体,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2018年3月20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①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监察法③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④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三个报告⑤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材料二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对宪法进行修改,是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这次宪法修改工作,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法理基础、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

(1)材料一中人大的主要议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包容博大的精神,天下大同的精神,时新的精神,以民为本的精神,不屈不饶、自强不息的精神,严于律己,修养不止的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用切身的身心实践做出了诠释。正是因为有这些精神,中华文明才能在无情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虽历经风雨却始终巍然屹立。

材料二  各种文明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其思想、价值、行为的“同”远大于“异”,正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我国积极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阐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生共荣。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12月29至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2018年我国将出台多个相关配套规划,包括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

材料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央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经济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廖俊波,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出身普通家庭,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必须牺牲自我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大型纪实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从中可以看出

①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④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