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6月27日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并于2018年1月1日施行。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再到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环保重拳出击,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领导体制。 ②全国人大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③国务院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贯彻落实中央、全国人大的决定,出台和采取具体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④环保部等政府机关,要确实履行经济、生态等职能,加强监管,增加投入,多措并举,使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努力,以此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主体是“国家”,需要考生细分多个主体以此展开分析,例如,要从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6月27日通过……”体现了全国人大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体现了国务院接受党中央领导,依法行政;“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体现了环保部等政府机关,确实履行职能。 考生组织答案注意理论与材料紧密结合,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结合材料,说明党在脱贫攻坚战中怎样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真贫、真脱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国家检察体制改革。2017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检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根据相关决定,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继续深化改革试点,其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组建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大产生。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赋予监察委员会监督、调查、处置取代“两规”,并通过立法对审批程序、使用条件、使用期限等作出严格限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括党和全国人大的关系,并阐述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2017年6月8日下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在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中心隆重举行。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并实现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民族团结之花得以常开长盛。70年来,内蒙古2500多万各族人民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使全区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和谐景象,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越来越亮丽。

联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政府如何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以来,西藏在寺庙僧尼中广泛开展了以弘扬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求和平”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爱国爱教宣传服务下乡”活动,创建平安和谐寺庙,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材料中的做法要求宗教界人士

①积极引导,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努力为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藏传佛教健康发展做贡献

③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④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题文)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有关宗教问题的座谈会上要求,宗教界把爱国与爱教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劝人向善等积极内容。材料表明

①宗教界人士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③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要坚持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