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系制度改革,组建监察委员会(整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系制度改革,组建监察委员会(整合行政与司法系统关于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等职能组建的监察机关),同党的纪 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以实 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①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健全行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有利于公民监督公共权力的行使,确保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③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有利于建立集中统一的监察体系,便于反腐败工作的高效运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解析】①选项错误,国家监察委员会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②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题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系制度改革,这样做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建立集中统一的监察体系,便于反腐败工作的高效运行;故③④入选。选D。 标准 类别 内容 按监督 主体 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爱国统战组织 人民政协及其他 人民群众 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通过法定渠道 司法机关 法院、检察院 政府自身 监察、审计等部门 按行政 系统 行政系统外部 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 行政系统内部 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 按监督 的性质 权力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政府系统内部 民主监督 人民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通过法定渠道 法制监督 司法机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9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上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这其中所承载的公共关怀  更为重要。”公共精神的树立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公民意识的体现,也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可见,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

①利于公民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引领社会风尚 

②推动了广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体现当家作主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扩大民主管理 

④可以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协商,是城乡基层民主管理的基础,贵州省普定县通过实施“村事民议、村务民决、村财民管、村廉民督、村干民评”为主要内容的“五民”工作机制,创新村委会的管理,为城乡民主协商搭建了制度平台,提升了村级自治水平,促进了和谐稳定。“五民”工作机制

①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②促进基层国家机关职能的完善和服务能力提高

③保障了村民监督权,促进了国家机关改进工作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越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也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商机。

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和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事关全民素质和文化强国的问题。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也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适应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结合材料,请你站在赞成者立场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查看答案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能否高效沟通、通力合作,决定了治水的成效。然而,“九龙治水”、 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等现象,依然阻碍着治水工作的进展。这警示我们避免这种状况要

①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坚持优化组合,把各个具体要素相加起来观察

③统筹全局,使全局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运用系统优化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把握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