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长的质圣和效率。数字经济担当着引领经济增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角色。

教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健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实施国家大教据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据测算,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每增长一个百分点,CDP就能增长1406.0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0.02%.内陆省份GDP上升幅度相较于东部沿海省份高1619.48亿元。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各国。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数字经济产生发展的条件并分析说明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大教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也将带来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新的治理课题。从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再到利用大教据平台形成社会治理合力,用好大教据这个利器,将有力提升治理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政府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1)条件: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②知识、信息③现代信息网络④信息通信技术 作用:①数字经济有利于引领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数字经济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引擎,有利于增加居民收人,提高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③利用大数据,提高精准扶贫的水平,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含作共赢。 (2)①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③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效率政府、阳光政府 ⑤提高风险预测、防范能力,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解析】 此题分别以数字经济产生发展和大数据的利用作为背景材料,分别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考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数字经济产生发展的条件并分析说明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此题一共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简要概括数字经济产生发展的条件,属于比较简单的概括题;第二小问要求分析说明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条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信息;现代信息网络④信息通信技术。作用:数字经济有利于引领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数字经济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引擎,有利于增加居民收人,提高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利用大数据,提高精准扶贫的水平,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含作共赢。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政府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效率政府、阳光政府;提高风险预测、防范能力,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①通过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通过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通过上层建筑的改革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通过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后的矛盾。”这是一个关乎我国社会未来发展大局与大计极为重要的新论断。这一论断

①是对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的秉承

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③认清了人民的需求和现实生产力状况的对立

④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史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①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正确的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实践与理论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被沙特阿拉伯授予公民身份的索菲亚机器人,具有人类的外形、五官、表情,像人一样说话、运动、思考,甚至还能像人一样产生感情,可以与人类使用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空间,和与人类相同的方式互动。这说明索菲亚

①具有更强的能动的适应世界的能力

②是人类智慧物化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进行模拟

④会使用工具说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到国际社会,并载入联合国文件,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国际认可度。它是中国的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理念得到认可说明

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主导作用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国际发展合作

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平衡、普惠方向发展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