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固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1)有人认为“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现代文明礼仪建设尤为重要。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两条建议。

 

(1)该观点看到了优秀礼仪文化的重要作用,但忽略了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礼仪文化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成长历程,也会影响民族形象和国家发展。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礼仪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传统礼仪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需要,就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也会有消极作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若考生答出“传承优秀礼仪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总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应该着眼于今天的现实,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礼仪文化。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我们在加强礼仪养成教育中,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发扬;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白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我们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剔除礼仪文化的糟粕,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学生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不超过满分) (3)答案示例:①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融入礼仪教育。 ②以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推动礼仪教育。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礼仪文化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民哲学角度设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唯物论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有人认为“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属于辨析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结合材料指出该观点看到了优秀礼仪文化的重要作用,但忽略了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然后分别从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传承优秀礼仪文化意义等角度来分析理由。 (2)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现代文明礼仪建设尤为重要。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知识分,问题指向是分析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活动的特点、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3)本题请考生就学校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两条建议,本题属于建议类主观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注意围绕学校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出两条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主要运作方式,政党制度则是政党政治的运转基础。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70年前的“五一口号”在今天仍然动人心魄。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从薪火相传的文明传承中走来,从战火烽烟的近代历史中走来,从激情燃烧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走来,并昂首走向未来。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新型政党制度不仅厚植于中国土壤、体现着中国文化,在制度建构层面更体现着中国创造和中国智慧。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集中领导和发扬民主、有序参与和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既能实现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民主监督,又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原因以及各政党应当肩负的责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24日正式公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已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关注三农问题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就如何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黄大发的事迹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群众观点,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决定因素

②坚持不断变革,因为只有变革才能促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③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夫妻也好,朋友也罢,当一个人情绪起伏如“凸”状时,另一个人必须去忍耐地充当“凹”,否则就会失去平衡。下列选项与漫画下图所蕴含的寓意一致的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②“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

③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④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以来,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党和国家修改宪法的重要决定,因为

①宪法作为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只有超越过去,宪法才能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③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