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

2017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

(2)“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请就如何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群众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规律和实践要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①成立十九大报告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②举办十九大报告知识竞赛;③印发十九大报告读本,举办十九大知识小课堂;④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和宣传栏宣传十九大精神。 【解析】此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等知识。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属微观考查。其次要明确本题的题眼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然后考生可立足材料相关信息进行逐一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信息“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生可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请就如何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群众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开放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从规定的角度具体提出两条相关建议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滥用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恐慌情绪正在全球蔓延,而作为防止食品腐败的必需品防腐剂,更是被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地从人类内脏中提取出了一种无害菌,制作成了一种新型防腐剂,这种新型防腐剂不仅绿色安全,而且防腐时间可以长达几年。它的问世与应用,意味着“防腐剂有毒”的说法即将成为一种历史。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查看答案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让人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查看答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道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服用了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药驾”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经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查看答案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 规律是客观的    B.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