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是国家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是国家象征、民族记忆的情感依托和物质载体。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出现文物年久失修的状况,亟待抢修问题突出。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拆真追假、大造假古董等行为,屡见不鲜。事实上,无论是“拆真”还是“造假”,相关官员眼里看到的都不是文物,而是背后的利益和政绩,搞砸了不必承担责任,搞成了就是升迁的资本,这样的“无本买卖”,自然会成为官员最爱。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材料三  当前文物遭受盗窃盗掘盗捞案件高发频发,法人违法屡禁不止,文物流通领域非法交易、非法收藏、拍假卖假乱象丛生,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监管缺失,执法机构队伍薄弱、管理不到位。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知识,对“拆真造假”等行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的价值。 

(3)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请为我国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两条建议。

 

(1)①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拆真造假等行为,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②联系是客观的,切忌主观随意性。拆真造假的主观随意行为,浪费的不仅是钱,还有文化资源,这些行为以文化的名义自断文脉,不利于传承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  ③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文物修复要认真研究本地历史文化,不要盲目跟风、效仿,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长远。 (2)①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加强文物保护和开放,使人们通过文物领略历史上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塑造人生(或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有利于挖掘文物的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展示我国文明大国形象(或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答案示例:①健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②加强日常检查巡查,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 ③建立严格的文物案件和安全事故追责问责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④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文物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 ⑤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引导全社会树立保护文物光荣、破坏文物违法的意识; 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文物保护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文物安全监督管理等。 【解析】本题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文化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文化遗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拆真造假等行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联系是客观的,拆真造假的主观随意行为不利于传承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联系是多样的,不要盲目跟风、效仿,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长远等角度进行说明。 (2)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的价值,考生可从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有利于挖掘文物的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3)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健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加强日常检查巡查;建立严格的文物案件和安全事故追责问责机制;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党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依法建立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工作机构,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制定监察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并说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环境保护税法源于“环保费改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税收法定原则”后通过的首部税法。环保费侧重于排污行为末端治理的行政收费,存在着征收面窄、征收标准低、征收力度不足、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公开度和透明性差、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等问题。

环保税法规定了明确的下限,通过税收杠杆作用,企业多排污就多交税,少排污则能享受税收减免(如纳税人排放大气、水污染物低于排放标准50%以上且未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可以减半征收环保税),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倒逼企业节能减排。环保税重点监控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等重点污染行业的纳税人及其他排污行业的重点监控企业。这意味着,一旦环保税征收,相关企业和行业将受到更显著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征收环保税对相关企业和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要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平衡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这是因为

①社会生产关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②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是我们应坚持的工作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的积弊,个别办事窗口仍然难改;门好进、笑脸迎,可事还是难办,这样的软钉子,群众还能碰到。如何建立科学的评议机制?某区请服务对象和群众打分,探索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评优”变成“评差”之后,窗口办事作风有了明显改善。这个事例说明:

①惯性思维容易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  ②善于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

③只有打破惯性思维才会取得新突破  ④创造性思维帮助人们改变事物的属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  )

①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③指导我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  

④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