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三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我们之所...

20179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三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B 【解析】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③④项符合题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①项说法错误;文化继承需要文化积累,但不是保障,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76日,以“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为主题的史密森民俗节活动在华盛顿举行。这是近年来中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民俗艺术对外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共吸引超过百万美国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旅游对文化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②使得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生活的样态、风格、智慧与艺术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是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8周年。这个18年,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完全同步的关系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中国申遗申请,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运河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2016620日,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开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该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不一样的展示方式”说明

A. 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 文化创新要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 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 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查看答案

明朝诗人文征明《拜年》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该诗的大体意思是说,向他人投送拜年贴,这样更简易,但不是空虚的礼节。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2018年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即将全新登场。在过去的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材料二 国务院在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求,要做到“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坚持质量效率并重,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增强产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即“创新为本,高端引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说明“创新为本、高端引领”的哲学依据。

(3)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请为我国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两条认识论的方法论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