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是广大村民内心的向往和期盼。起好的乡风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一系列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部署。

(3)请你为本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突出,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乡风文明能够孕育社会好风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抵彻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十九大报告立足整体,着眼于全局,又注意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协调有序;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央经济1:作会议顺应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农村工作;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分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3)示例: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巾国梦;②实施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的原因。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故本题可以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一系列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部署。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的表述,九大报告立足整体,着眼于全局,又注意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协调有序,故可以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顺应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农村工作,可以从发展的实质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分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故可以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为本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巾国梦;或者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国外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积极创新,开拓进取,在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

2017年,从家门口到大洋彼岸,从G20到APEC,除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金砖厦门会晤”两场“主场外交”,习近平主席共5次踏出国门,足迹遍布亚、欧、美三大洲,出访8个国家……习近平在2017年继续构建中国外交“朋友圈”,推动大国关系、周边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新时代,这成为中国外交观察者的共识。新年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重申中国的三重角色: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指出中国担当这三重角色的决定因素,并说明中国应如何更好地担当这三重角色。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2017年11月27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中政府的角色应如何定位,并分析“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经济意义。

 

查看答案

针对2017年入冬以来北方出现的供暖难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居民供暖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油则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主观要同不同条件、地点的实际相符合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正确的价值观耍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坚持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太原市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出租车全部电动化的城市,这一举措在空气质量、产业转型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实际的效益。第四届“创蓝”清洁空气媒体研讨班,首次对该举措进行了系统分析,拟为其他城市转型发展、清洁发展提供参考。这启示我们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善于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必须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要坚持实践第一

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具有创新意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113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中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成果:“悟空”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并首次直接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成功捕捉到“神秘”的反常电子信号。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对人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肯定回答

③生产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④科技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