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显示,2017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显示,2017年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总投入34.2亿元,总产值超过5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10%。

《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中国饮食文化,播出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外国观众看完节目后专程来到中国“寻味”。《第三极》讲述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故事,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播出。《一带一路》已翻译成十几种外语在境外播出,成为纪实影像参与国家战略国内国外传播的代表作……这些“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纪录片,是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让世界读懂了中国故事。

国产纪录片在走出国门的同时,如何克服中外文化的差异,处理好国内和国外观众的不同需求,制作出更加符合海外观众收视习惯、更好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价值观的佳作,正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意义。

(2)中国纪录片只有既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又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其合理性。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制作出更加符合海外观众收视习惯的纪录片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①吸引国外游客和投资,带动我国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②促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纪录片只有既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又符合海外观众的收视习惯,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求我们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只有处理好国内和国外观众的不同需求这一对矛盾,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既要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又要深入研究海外观众的收视习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推动中国纪录片的进一步发展。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①学习海外的制作、管理经验,采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 ②加强与不同国家文化团体的合作,创新运营合作模式。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意义。 通过认真阅读材料,可知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纪录片走向世界,赢得一片赞誉。它们如同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让世界读懂了中国故事,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等方面,分析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意义。 (2)中国纪录片只有既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又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其合理性。 中国记录片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既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又符合海外观众的收视习惯,正确处理好国内和国外观众的不同需求这一对矛盾,既要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又要深入研究海外观众的收视习惯,才能不断进步,得到发展。可运用矛盾系列观点,从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事物的发展、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等方面分析其合理性。 (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制作出更加符合海外观众收视习惯的纪录片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可参照上一个问题的思想方法,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相互学习与交流、加强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贵州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为总体目标,以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培育绿色文化为基本路径,完善生态保护区域财力支持机制、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护林服务机制,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加快构建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二

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18年起,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这标志着贵州坚守“生态底线”的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贵州生态日”活动内容将围绕年度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将着力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全省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贵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建设多彩贵州美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贵州省是如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应有贡献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的知识,谈谈应如何为共同建设多彩贵州美丽家园贡献自身的力量。

 

查看答案

20177月,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十集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展示了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关键突破展示了各地方各部门推进改革落地、见效的积极作为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和奋斗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这说明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

党领导下的改革实现了渐变和突变的高度统一

改革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形态更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7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指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部分的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发展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日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

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在无限实践发展中被推翻

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

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创造生命细胞奠定了物质基础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116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组宣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该发现由我国科学家主导,我国科学家高原宁表示:发现粒子仅仅是个开始,由两个甚至是三个重夸克组成的重子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动人心。这一研究表明

人们的意识能够把观念变成现实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