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既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既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教育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家风建设实质上就是文化建设。近年来,深圳市大力加强家风建设,通过家规家训有奖征集、影像家谱全城巡展、书香家庭和礼仪之家评选等活动,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工作品牌。2014年启动文明家庭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系列活动,探索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文明风尚的新路径、新方法.2016年12月,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影大会上,深圳市有两户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称号。

深圳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注重学生每一学段的发展,根据学段特点设置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动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用青春梦筑起中国梦,把个人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1)运用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分析深圳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理性。

(2)假设你所在的社区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请针对同龄人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两条切实可行的自勉座右铭。(要求原创,每条字数限制在15个字以内。内容要有针对性、可行性,积极向上,与文明家庭主题密切相关。)

 

(1)①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深圳教育立足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教育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部分是事物发展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部分影响整体。深圳教育重视学生阶段性发展,采取针对性的举措,用阶段性的发展推动教育整体发展。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深圳教育坚持阶段性发展和整体目标的统一。 (2)如:座右铭①:走出虚拟空间,拥抱父母亲情; 座右铭②:学会静心倾听,营造温馨家庭; 【解析】本题以2016年12月,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影大会上,深圳市有两户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称号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深圳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理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是事物发展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部分影响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深圳教育坚持阶段性发展和整体目标的统一。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深圳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分析意义,实现二者的结合。 (2)假设你所在的社区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请针对同龄人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两条切实可行的自勉座右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推进“精准扶贫”,考验着国人的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苹果种植户过去种植“随大流”、销售“靠运气”,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后来,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为推动精准扶贫而特别举办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学习掌握了许多知识,通过互联网,他了解到了市场的需求,面对整个水果市场的低迷情况,他主动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对水果绿色、安全的新需要;同时,他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了特色果园农家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农民应该如何为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1万多人汇聚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80年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日本侵略者这一反人类罪行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页。80年后,侵略者的铁蹄虽然早被碾碎,但那段历史却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记忆。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材料1 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旱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2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1与材料2,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也可丰富民族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

曾几何时,文物被认为是远离大众、高高在上的享受。为了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文化单位系统梳理文物资源,立足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人们的需求,发扬优势,纷纷展开行动。借助“互联网+”故宫博物院让馆藏文物走进千家万户;文物创意产品更是纷至沓来,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甚至行销国外;优秀文物类节目纷纷涌现,《国家宝藏》聚焦国内27件顶级文物,邀请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点评,采用流量演员演绎情景短剧,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严肃的科普与轻松的娱乐巧妙结合,从而实现“让国宝活起来”的传播效果。从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海昏侯展所呈现的蜿蜒长队,到故宫推出的“石渠宝笈”大展引发的“故宫跑”现象。如今,文物已变得如此风靡、如此大众。国之瑰宝所唤醒的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传统文化蕴含的恒久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我国让文物活起来的过程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查看答案

德州市在过去的2017年里,经济、文化、生态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形象的8个字成为百姓对于空气质量好坏与否的直接评判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德州市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污。为此,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把脉问诊,依托科学研判找准德州大气主要污染源,并最终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的治理路径。结合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需求,专家们协助编制了科学务实的秋冬季攻坚行动、采暖季错峰生产、扬尘综合治理以及货运车限行等一系列专项方案。用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2017年度德州天空的常态,德州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做法也因此获得八方点赞。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说明德州市在治理大气污染中是如何做到让八方点赞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