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约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以此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勿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此次公祭活动的举办是基于

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 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 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一定的文化活动

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C 【解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约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以此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勿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此次公祭活动的举办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适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不科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是农历鸡年,“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不仅农人“鸡鸣而起,日出而作”,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最著名的当属“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了。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促进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据此回答题。

1.习近平身穿中山装主持阅兵大典,既有革新又不失传承意味,可说用意深远,传达出中山装这一中国“政治图腾”蕴涵的开放、民主、民族复兴之意。这表明

A. 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

B. 先进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

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阅兵,既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实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 各种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C. 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 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查看答案

新余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这得益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7年11月26日新钢公司自主集成优特钢带项目酸洗线投产

②2017年12月14日新余市政府就《政府工作报告》向党外人士代表征求意见

③2017年中国(新余)“七夕节”系列活动在新余举行

④新余电视台海选2018年“优时代”江西少儿春晚新余赛区节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春节假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开学之初,围绕这一节目进行了探讨活动。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圜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并非偶然,中田受众r采厚的诗词情蛄,自呀呀学语开始,众多中田父母已开始教a子背古典诗词:诗词与电视手段的有机结合,利用电视节目时中国古典诗词的多语态解构;赛制创新,它通过紧张的比赛,有趣的评点和真诚的告白,让中田诗词变得可触、可感、有温度、有意蕴,较好的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受众的自然对接.

(l)《中国诗词大会》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中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案例。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回答,我们应该怎样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组同学认为: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誓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祖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文化价值。

 

查看答案

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台国力的重要指标。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拥有文化自信,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发展理念、道路制度的充分肯定。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基于对新时代文化重大历史价值的深刻理解,构成了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核。

当今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现代化带来了严峻挑战.充分认识当代中圆文化的特质和优势,才能在思想环境复杂,多元文化交织碰撞的世界中保持文化定力,形成文化自觉,才能确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位,焕发出创新创追的文化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请你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