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要求。

材料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oZ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推动水利、公路、水运、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Z市措施对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材料二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许多地方倡导树新风、讲文明、易积俗;不断涌现的村民文艺社团,为致'路上的农民送去清风净流;依托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农村剧场等阵地,村风带家风,家风带民风,民风带社风;社风促发展。

乡土文明蕴藏中华文化根脉,“积善成家,见贤思齐”正是中华乡村文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文化密码。而承传这密码的重要角色'是新时代的乡贤。乡贤之力,功在人心。乡贤不是单纯一片树叶,而是一颗种子,他们能够带来一种精神,一整套的生活习惯、处世礼节,他们的回归有利于修复传统。当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技术专才等在当地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的人群,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

(2)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乡村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

(3)请你为乡村文明建设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每条限20个字以内。

 

(1)①乡村振兴@,有利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②建立健全机制,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增添乡村发展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资源要素优势互补;加快农村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产业兴旺;③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提升农业创新能力;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政作用,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财力物力支持),有利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2)①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要求,发掘乡村传统文明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②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乡风村风民风;③传承中国人民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弘扬伟大精神。 (3)绘美丽乡村新画卷,谱乡村文明新篇章;齐心向上、清风净流,积善成家、见贤思齐。(答出2点即可。) 【解析】本题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要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Z市措施对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考生要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本题中可以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机制,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升农业创新能力以及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乡村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本题限定的答题知识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表述,乡土文明蕴藏中华文化根脉,乡贤能够带来一种精神,一整套的生活习惯、处世礼节等,故可以从发掘乡村传统文明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乡风村风民风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为乡村文明建设拟两条宣传标语。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绘美丽乡村新画卷,谱乡村文明新篇章;齐心向上、清风净流,积善成家、见贤思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近年来,在密集的元首外交活动中,习近平主席利用各种场合,阐释当代中国的“世界观”“发展现”“义利观”,描绘中国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梦想相通的新图景,将整体意识。全球视角、传统智慧,务实精神融为一体,提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一系列“中国方略”,赢得积极而广泛的反响,展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的世界情怀。

这种世界情怀,蕴含于倡导合作共赢、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之中。“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在联合国讲台,习近平主席呼吁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前景;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他系统阐释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在瑞士达沃斯,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倡导建立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制,既是中国“合作共赢、包容开放”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和世界情怀,在务实实践中不断发展。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将与世界共同携手,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向着更加和平、公正、包容、普惠、其赢的美好未来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主张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是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查看答案

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①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③立足科技创新,以增进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

④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精神生活新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习近平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崇高理想信念

①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

③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帮助我们辨别是与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漫画(“人生中最大的弯,就是你头脑里的那个弯”)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只有用综合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完整认识

B. 人生道路曲折与否取决于自身价值判断与选择

C. 观念作为主观自生的力量支配影响着人的行为

D. 改造好主观世界是人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

 

查看答案

物理学家霍金说:“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而对一些乐观人士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②作为新的实践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④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获得自主意识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