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理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是传承和发扬的关键一步,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又一原创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播出不久就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创文化类节目新高。《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一方面在于诗与歌相结合,传统经典诗词嵌入新时代流行元素,产生了广泛流传的基础;另一方面,知名主持人、文化人、歌手加盟,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让时代感凸显。通过古典与现代的相互交融,《经典咏流传》演绎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

(1)对于当下的古诗热词,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

(2)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通过创新成功地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请写出两句包含哲学道理的古诗词,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1)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要的记诵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创新。“记诵是因循的步履”,认为记诵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认了记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思考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从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创新。“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否定了实践的作用而夸大了思考的作用。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因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经典咏流传》把诗与歌相结合,并邀请知名人士加盟,实现了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发展,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中华诗词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具有特殊性 【解析】本题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是传承和发扬的关键一步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驳斥观点:“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观点进行仔细解读,分步说明其正确性与错误之处。观点中,记诵是因循的步履,只看到了记诵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认了记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然后说明必要的记诵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创新;观点中: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否定了实践的作用而夸大了思考的作用,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然后再说明思考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从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创新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角度说明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通过创新成功地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故本题中可以从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要求的角度,说明《经典咏流传》把诗与歌相结合,并邀请知名人士加盟,实现了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发展,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从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的角度,说明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中华诗词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写出两句包含哲学道理的古诗词,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或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具有特殊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购物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动动手指”就能享受送上门的商品,加上电商们“双十一”“双十二”等大力促销活动,接下来伴随着“买买买”的是“扔扔扔”。每年国人扔掉的旧衣服有2600万吨,绝大多数是按普通垃圾处理,填埋或焚烧了事,极少部分是捐到贫困地区,但消毒运输成本高,衣服也并不一定适用。某校学生以“旧衣物的二次利用”为探究课题,提出了以下方案,准备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

方案内容:

建议政府与社会企业、公益组织合作,在写字楼、小区、大学校园等地区设置“旧衣回收箱”,募集的旧衣由专人进行整理、消毒、分类,在打工者群体集中的地区设立公益商店,低价销售,如牛仔裤6元,夹克8元,羽绒服30元左右,人工成本由销售所得承担,剩余所得用于支持打工者群体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为提交该方案,同学们确定了如下行动步骤:

第一步:查询相关法律法规,看方案的内容是否与现行法规相适应。

第二步:提炼出方案中的亮点,阐释其价值。

第三步:联系本区的人大代表,请代为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合理性,并帮助他们提炼出该“旧衣物二次利用”方案的亮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此前我国已实施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宽带中国战略等新经济蓝图。

因为数据的注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蝶变”,通过知识付费分享“最强大脑”,共享知识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学习习惯和模式,缔造百亿级新产业,移动支付“成为行走”的钱包,激活了新零售,便捷了人们生活,工业互联网大范围应用于传统工厂,制造业掀起一场质量效益变革,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767亿元增长至8228亿元,年增速达48.5%,以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显著特征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依据材料,概括我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条件,并说明数字经济为什么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查看答案

人类正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 即数据处理技术时代。IT是以我为主,方便自我管理;DT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DT思想是只有别人成功了,你才会成功。由ITDT,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也会带来技术的巨大转变。这表明

①人的思维观念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才有创造性  

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④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和本质的差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125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从人类认识细胞开始,对生命的理解就一直在不断加深。如今人类逐渐掌握一个更加微观和神秘的领域——基因。在基因科学看来,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串串由基因组成的大数据,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组比较,在数十亿个DNA中发现相似和不同,通过归纳基因大数据,人类将重塑生命。以上材料说明

A. 基因组成的大数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B. 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

C. 基因科学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科技的发达造就了人与人基因的区别

 

查看答案

颜色是物品的一种属性,却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含义,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红色很受国人欢迎,代表着吉祥和好运。也有很多人喜欢蓝色,认为这是一个平静又引人幻想的颜色,让人联想到天空、大海、爱情、忧伤。人们对颜色的“情感反应”(    )

①意味着颜色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具有客观性

②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是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的积极意义,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包含着人对自身和外部世界关系的理解,具有差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