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第一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次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第四次中国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改革,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依据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这四次改革的哲学依据。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四次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四次改革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几次重大改革将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中国农村这几次重大改革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解析】设问要求依据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这四次改革的哲学依据。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应以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为依据,提取材料信息,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具体说来,首先应从三次“浪潮”的实施背景及其作用,考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学生要明确三次“浪潮”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最终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新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实现科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经济总量及环保治理与科研经费支出

年份

环保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科研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10年

7612

10242

40. 15

2012年

8254

10298

51. 94

2014年

9576

13015

63. 64

2016 年

9023

15760

74. 41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为贯彻党的五大发展理念,国务院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示范区在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试,旨在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突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建设制造强国。

(2)依据材料二,分析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深化开放合作,并对内外资企业二视同仁。

(3)请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查看答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7125日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中国三代造林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他们的事迹表明

①放弃个人利益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有人说,“1+1=2”是数学,“1+1>2”是哲学。从哲学视角理解“1+1>2”,其合理解释是

A. 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能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B. 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使各要素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C. 用批判性思维怀疑一切、推翻一切,可以开拓出崭新境界

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孟子·藤文公上》中的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下列选项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④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虚实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譬如齐白石的《虾》(如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强调虚实相生的有(  )

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彤,避实而击虚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