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2017年12月3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大规模减税的方案。此次美国减税计划...

材料一    2017年12月3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大规模减税的方案。此次美国减税计划降低个人所得税,降低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海外利润汇回给予大幅优惠,美国政府希望本次税改能够激活美国经济。

材料二    在减税方面中国下了先手棋。过去五年我国出台减税降费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负担超过3万亿元,其中营业税改增值税累计为企业减负近2万亿元。过去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2018年我国继续实施—揽子减税降费举措,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

(1)结合材料一、二,用曲线联结图中三个点,正确表示出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阴影表示出税收禁区。

(2)减税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减税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正确填写其传导顺序。

①确保收入分配公平

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③企业经营利润增加

④企业追加投资规模

⑤居民预期消费大增

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税收减少→____→ ____→ ____→____

有人根据减税的积极作用得出结论:“要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实施减税政策。”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税收与税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BE。阴影部分如图所示。 理由:当税率开始逐渐增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D点时,税收达到最高额BD;当税率超过D点,税收额不但不增反而开始下降,当税率达到E点(100%)时,将因无人愿意工作和投资使税收额降为零,所以图中阴影部分被称为税收禁区。 (2)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③企业经营利润增加④企业追加投资规模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施减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故题中观点有其合理之处。②税收是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如果过多减税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③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国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绘经济“降温”,这时减税不但不会推动经济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2017年12月3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大规模减税的方案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税收与税率、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科学的宏观调控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二,用曲线联结图中三个点,正确表示出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阴影表示出税收禁区。解答时首先明确税收与税率的关系。当税率开始逐渐增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D点时,税收达到最高额BD;当税率超过D点,税收额不但不增反而开始下降,当税率达到E点(100%)时,将因无人愿意工作和投资使税收额降为零,所以图中阴影部分被称为税收禁区。 (2)减税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减税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正确填写其传导顺序。有人根据减税的积极作用得出结论:“要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实施减税政策。”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本题第一问属于传导型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税收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企业经营利润增加,企业追加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第二小问属于评析类试题,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施减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故题中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税收是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如果过多减税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国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绘经济“降温”,这时减税不但不会推动经济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再到《红海行动》和《厉害了,我的国》,这些影视作品的热映燃起了国人的爱国情感。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和骨髓中的—种精神,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基层岗位上,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是爱国:在科研领域,专心研究、耐心探索是爱国;在政府机关,为民服务、勤勉自律是爱国;在国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宣传中国是爱国。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爱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我们青年学生如何爱国。

 

查看答案

2017823日,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他们以果蝇为对象进行研究,分离出能够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并在分子层面揭示了相关蛋白质的工作机制,从而阐明了生物钟的内部工作原理。目前,有效调控生物钟己被应用于军事、体育,甚至金融、政治等方面。这一事例表明(    )

①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②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④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航空鲁班”鲁宏勋说:“每一颗导弹发射都决定生死存亡,分毫不能有差。技术工人的工作就是要把导弹设计人员图纸上的部件变成实际装机的部件,设计提出的精度就是我们的任务。”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随着技术工人水平的提高,导弹发射过程中不可能存在误差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③抓住任务的主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④人的主观的认识和行为必须同客观事物的度相适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说明

A.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 看问题要抓主流、抓本质

C. 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 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