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历史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16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历史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1681年,康熙设立木兰围场,塞罕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期,国势衰微,为弥补国库亏空,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西伯利亚寒风推动沙地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369名青年踏上了塞罕坝。自此,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锨,改变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开展持久绿色攻坚战,实现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的巨变。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如今,塞罕坝万顷林海,不仅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还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态屏障。

塞罕坝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角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塞罕坝人在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过程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荒原为林海,沙漠成绿洲”的奇迹的实现,离不开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请运用文化作用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并付诸行动。请就这一主题从理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各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每句不超过15个字。

 

(1)①顺应自然生态规律,充分尊重和利用林业生产规律,向沙土要绿色,开展阳坡造林,发展森林碳汇;②善于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开展风力发电,发展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③发扬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改进造林工具,改变传统种植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2)①“塞罕坝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牢记使命、勇担责任、艰苦创业;③能够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3)示例:经济与生态并重,发展与和谐同行;共建生态家园,同享碧海蓝天。 说明:必须是理念和行动两个层面,不能同质化。 【解析】本题以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为背景设题,综合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考查运用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文化的作用等知识分析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重要信息的发掘、提炼、概括的能力。 (1)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塞罕坝人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治理沙漠的,侧重考查唯物论的方法论知识。材料中“顺应自然生态规律,充分认识和利用林业生产规律,向沙土要绿色,开展阳坡造林,发展森林碳汇”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善于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开展风力发电,发展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体现了从客观条件出发,研究客观条件,正确认识利用客观条件。“发扬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改进造林工具,改变传统种植技术,发展新兴产业”体现了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能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第一,本题需要回答的不仅仅是“塞罕坝精神”作为“文化”的作用,而是要分析其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因此,本题重在分析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分析其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必须借助“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中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辩,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思维是坚持法律至上,以合法性判断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以权利义务的分析为线索来分析判断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

2014年,Z乡群众因反对在本乡兴建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生过规模性聚集事件。少数群众甚至阻断交通、打砸车辆、围攻执法管理人员。在依法处理事件中违法人员的同时,为积极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省市两级政府作出郑重承诺:项目没有征得群众充分理解支持、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一定不开工。市政府组织专家对该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公开各项技术指标。为了打消群众顾虑,市政府组织4000多人次专赴外地考察垃圾焚烧发电的生态环境指标。并邀请群众深度参与该项目从立项到落地的全过程,确保群众知情权,把它做成了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

2017年下半年,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试运行。现在,这一项目变成了“惠民工程”,因周边环境优美,房车营地、山顶酒吧、自行车俱乐部、精品民宿、亲子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先后落户动工,该地生活面貌为之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法治思维在提高行政机关治理能力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W市大规模推进以“鼓励市民下乡休闲养老,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发动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三农’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将过去零星的城乡融合发展举措进行系统集成,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

2017年初,在“三乡工程”带动下,许多市民到农村长期租用闲置农房和农地,或用于假期休闲,或用于退休养老,甚至有学者在农村开办文化书院;不少已走出乡村的能人又回到家乡创办实业,带领当地农民创业致富;一批优秀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创建生态农业园。“三乡工程”既带动了周边餐饮业发展和农副产品销售,又吸纳了众多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就业,还打造了一批特色美丽乡村。

截至2017年末,全市投入农村的社会资金达160.1亿元,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10078户,年租金1.49亿元,全面完成47528名贫困人口脱贫、107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工作目标。该市借“三乡工程”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功打造了脱贫攻坚新样本。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W市实施“三乡工程”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说明“三乡工程”是如何助力该市全面完成年度脱贫工作目标的。

 

查看答案

2018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一些普通人的故事让他深受感动。他说:“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习近平的贺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能获得人生幸福

②人们对幸福人生的评价标准趋于一致

③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社会对个人的认可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紫砂茶壶温润自然、质朴典雅,有君子之风,为喜欢寄情于物的古代文人所青睐。一些文人还主动地参与整形设计、壶身书画篆刻创作等环节,并为其著书立说,进一步丰富了紫砂壶文化,推动了紫砂壶盛行。这说明

①紫砂壶的自然属性是其承载人文意蕴的基础

②文人创作完成了对紫砂壶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化

③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实现了其价值增值

④古代文人的青睐创造了紫砂全新的文化特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品读漫画,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A. 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予主体的审美观念

B. 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C. 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D. 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