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年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的。

(3)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的时刻,某班以“教育公正平”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教育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育是国之计。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文化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因而教育是民之生,影响当下。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能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而教育关乎未来。(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②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解析】本题以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地位、作用等相关知识。首先,可以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的角度说明教育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育是国之计;其次,可以从教育是文化传播途径的角度说明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文化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因而教育是民之生,影响当下;第三,可以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的角度说明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能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而教育关乎未来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的。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哲学生活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故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可以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可以从真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可以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加以分析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两条具体建议。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或者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保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率众之基。

十九大报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172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下列与“慎独慎微”哲学寓意相近的观点是(  )

①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唐·李商隐)

②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

③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蘩》

④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汉·王符《潜夫论·贤难》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鼻等几个器官,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不同,却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颚骨的高度都相等。这表明(  )

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绘画创作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9月,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水组经过大量实验在量子理论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研究发现,成纠缠态的两个量子,在空间上无论相隔多远,哪怕一个在地球一个在月球,它们仍能保持神秘联系,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时,另一个瞬间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量子力学中所谓的“非局域性”,这就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融为一体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意识活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人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