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将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将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丽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A. 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B. 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C. 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D. 是一个强制接受的过程

 

C 【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宣传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文化,为村民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说法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主动接受的过程,ABD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793-5日,在厦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

②2017820日,李先生在某地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

③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20177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④2017718日,和美大研·花语东林纳西火把节系列文化活动在丽江古城正式启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周礼﹒考工记》有言“匠人营国”。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持之以恒,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谈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讲政治作为首要原则,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主动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引导社会思潮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材料二  习近平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充分尊重宣传思想规律的前提下,把宣传舆论的视点对准广大人民群众,对准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多用群众鲜活的语言,多反映群众的生活场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应如何传播好中国好声音”。

 

查看答案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目标是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选择是坚持自身的和平与发展,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专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地球村”“休戚与共”等成为描述时代特征的高频词。面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单一国家的命运叠加为人类的共同命运。这一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引领全球治理,体现国际责任,占领国际道义和集体行动的制高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