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2017年10月6日,上映了72天的《战狼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106日,上映了72天的《战狼2》在中国累计票房超56亿元人民币,以8.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全球票房榜TOP10055名,并将参与明年第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

媒体造势,网络热搜,观众热议使得这部影片票房连创新高。《战狼2》以亚丁湾撤侨为故事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时代的中国新英雄,以跌宕起伏的故事线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极大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与人道主义精神;场景和后期制作精良,大场面大阵势、大动作大战斗引发了观众的大哭大笑、大悲大喜,让观众获得简单直接但却畅快淋漓的满足感,为民众的感情宣泄提供了出口;同时上市时间选择、后期商业宣传也为影片票房助力。《战狼2》让人看到,我们的主旋律作品唯有更加尊重观众、尊重市场,才能更好的传播正气、弘扬正能量!

材料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每一个时代的英雄都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指路明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义无反顾,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今天的中国,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可诋毁,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精神高地,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战狼2》火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的民族的根与魂”的合理性。

(3)《战狼2》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请列举两个与爱国主义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战狼2》以亚丁湾撤侨为故事原型,尊重市场,赢得了非常可观的票房,同时很好地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大国自信和理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选择、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媒体造势,网络热搜,观众热议使得《战狼2》异常火爆。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作品创造需要尊重群众的基本需求,《战狼2》能充分满足观众的感情宣泄和心理需求,得到大家的喜爱。④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发了观众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引起了共鸣。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③崇尚英雄有利于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指明方向,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因此,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3)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解析】此题以《战狼2》热映作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战狼2》火爆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然后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众传媒具有文化选择、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点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此题设问中明确要求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问题,所以考生可以从教材知识入手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此题要求分析“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的合理性,由背景材料可知,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指路明灯,是民族的精神动力,说明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崇尚英雄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故此题实质要求回答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结合教材,从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两方面作答。 (3)此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且是名言或名句,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福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做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材料二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就已问世,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两家时期,医学分科接近完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中医以其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中医药和中医文化中与世界相通的自然观、生命观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和世界民众接受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民众选择中医药作为医疗保健手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和“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医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民众所认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查看答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启示我们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越高则科学文化素养越高

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

①“民,吾同胞;,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 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 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 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 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查看答案

在2017年央视《中国谜语大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猜灯谜来实现。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2008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正通过多种形式弘扬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谜语等传统文化

①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增强文化自信

②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营造环境氛围

③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时代进步要求

④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发展共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