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酌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第一,国强为本。国家强盛是文化自信的底气。第二,不忘本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有科学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有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三,繁荣现在。国家越自信,人民的交流越活跃,自身文化越丰富,民族文化愈发多姿多彩。第四,面向来来。发现、认识和运用规律是人类才具有的“特长”,对规律的掌握能帮助人类更好地预测未来。要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我们有信心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更多中国元素、中国智慧,为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更多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与“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依据。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他,身家千万,却把一件1美元的化纤毛衣穿了十几年。他,有一儿一女,却把全部积蓄都捐给了素不相识的孩子们。他,明知时日无多,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发起了一场爱心接力……他就是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从赵家和身上我们体悟到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③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