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当前,收入分配不公是不平衡发展的表现之一,收入分配“不平衡”仍存在“两低”“四大”和“一突出”的现象。即“两低”是指居民收入比重和劳动保障比重偏低;“四大”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然偏大:“一突出”是指居民财产分布不公的问题非常突出。未来也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材料二  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还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某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等措施,不断极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近五年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6.52亿元,投入易地扶贫搬迁66亿元,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42亿元,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3.5亿元。在各类扶贫资金使用上,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资金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扶贫,大幅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为扶贫攻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地财政是如何助推精准扶贫攻坚战的。

 

(1)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增加居民收入,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 (2)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该地运用财政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该地大幅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解析】此题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背景,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的知识。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知识范围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其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分配制度;实现两个提高、两个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地财政是如何助推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根据“财政”“助推精准扶贫攻坚”等信息判断出本题的知识范围为“财政的作用”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财政保障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财政优化资源配置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材料一  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农耕文化发展空间萎缩,某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扎实推进。以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功能,组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耕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积极开展农耕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利用现有乡村建筑,留住乡村记忆;扶持农耕题材影视剧、纪录片、微电影、网络剧创作,增强各族群众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材料二  农耕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光大农耕文化,不能墨守成规,而应着眼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鉴别,合理扬弃,并彰显农耕文化的时代特色,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注重农耕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培养,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从而实现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说明该省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做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应如何实现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前,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荐篇目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中。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高中语文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和鼓励精读等活动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查看答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     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A. 转变发展方式

B. 优化经济结构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转换增长动力

 

查看答案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可以

A. 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B. 践行新发展理念——增加物质资源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C.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D. 运用法律手段——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查看答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选项中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有

①供求关系

②竞争机制

③颁布和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

④国家制定经济规划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