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理论及技术方法。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中医药正式迈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不可过服”,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秉承对祖国医学的信念,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正确对待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2)为了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请你为中医中药中国行策划两个主题活动。

 

(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反对将中医药文化“妖魔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结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富矿,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若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示例:①深入基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③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增进社会对中医药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④实施中医药新媒体建设工程、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媒体传播联盟。⑤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任答两点)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自觉和自信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正确对待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此为认识类试题,首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其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结合,从而造福人类;第三,传统中医药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需要现代中医药研究者批判地继承,即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最后,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2)为了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请你为“中医中药中国行”策划两个主题活动。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深入基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增进社会对中医药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等角度思考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历经两年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5937所中小学的55837个班级,成为中小学生每日诵读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

材料二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大爆荧屏,被誉为“综艺清流”。节目创作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

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从明星、网红直播发展至今,不少普通市民也加入了网络直播大军。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网络主播为追求新奇的内容,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大打擦边球,甚至逾越法律底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我们对待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的正确态度。

(3)请你结合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活动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查看答案

传统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种“符号”寄托着人们的乡愁,镌刻着民族记忆,不啻为一张张难以移易的“文化名片”。这表明传统地名文化 

①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誉”,是先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01611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巩固和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②推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促进和助推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④完善和丰富了国民认知,增强了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脚穿虎头鞋,身系红绸带,手举火炬棒,迎面奔跑而来,显得虎虎生威,又寓意着红红火火,映衬出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景象,从它的主题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可以绽放其独特魅力

B. 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

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与流行元素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