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

 

A 【解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为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体现了自强不息,A项符合题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没有关系,B项不合题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就是怀一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怀,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与勤劳勇敢不对应,C项不合题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有关系,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含义 作用 爱国主义 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 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爱好和平 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的精神。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勤劳勇敢 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澳门第十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与江西省政府合办。借助这一平台,赣澳两地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根情谊更加深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上述材料(

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这说明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两组关系,就必须            (         )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A.不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查看答案

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