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这一规定表明    (  )

A. 各民族自治区都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B. 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C. 各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性事务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C 【解析】国家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表明各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性事务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C项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是由各民族自治区自己制定的,A项观点错误;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只有一定的自治权,B项观点错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地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为了解决民族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决定中,作出了实行必要的特政策,要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投入,加快民族告治地方发展的若干新规定

1.下列对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B. 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法行使自治权

C.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D.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若干新规定说明    (    )

A. 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 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D.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政策

 

查看答案

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政法公安机关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

(1)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分别是什么?

(2)国家为什么要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在杭州会见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部分代表时强调,中国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相处;信教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和睦。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及其他宗教一起,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是怎样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查看答案

80年代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邪教组织,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邪教组织的为首分子或歪曲宗教教义,制造邪说,蒙骗群众,抗拒国家法律、法令的实施,煽动推翻政府;或利用迷信,装神弄鬼,致人死伤;或聚众淫乱,诈骗钱财,严重危害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广大人民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对此深恶痛绝,我国依法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这说明    (    )

①邪教是有害的,宗教是无害的

②邪教不是宗教,其本质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

③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④我国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029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在宗教界人士迎春茶话会上指出,2009年是宗教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宗教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巩固和发展了宗教领域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据此回答题。

1.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B. 是公民权利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C.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被禁止信仰宗教    D. 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表明党和国家    (    )

A. 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 要以管理宗教事务为中心工作

C. 没有认识到宗教的本质,

D. 努力增加宗教信仰人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