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已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载入宪法。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理解正确的是 ( )
A. 公民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 国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 D. 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以下关于我国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或消灭宗教
B. 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C. 在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 ( )
A. 宗教的消极作用不断消失
B. 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 国家提倡信仰宗教,不断扩大宗教影响
D. 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其中,基督教徒超过1000万。据统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共有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院校74所,中国宗教界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交往和联系。宗教界人士还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其中1.7万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上述材料表明 ( )
A. 国家鼓励群众信仰宗教 B. 党和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C. 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
根据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是( )
A.既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又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B.为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应鼓励人们信教
C.在各种场合都不应该宣传有神论
D.允许外国宗教组织来我国传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法是关乎每个民事主体切身利益的社会生活百秤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等都与之息息相关。2017年3月15日,民法总则v 2782票赞成高票通过。此次立法堪称开门立法的典范,全国人大常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四”场座谈会:汇聚全国智慧
2016年6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提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后,在二审和三审前,紧锣密鼓地组织召开了四场座谈会,直接听取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
“三”次网络公开:回应公众关切
2016年6月、10月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对来自社会各界的69386条意见和建议,逐一整理、研究,对合理建议积极采纳。
“二”送全体代表:凝聚人民共识
201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后,将民法总则草案直接印送全体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2017年1月三审后,再一次印送全体人大代表征求意见。代表们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等方武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建议近2000条。
“一”种有益探索:倾听基层声音
按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在上海、湖北、江西、甘肃建立了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农村、社区,针对居委会民事主体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问题、村委会和居委会担任监护人状况等开展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开门立法的。
(2)结合材料分析民法总则坚持开门立法的意义。
(3)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请就学校如何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