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年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的。

(3)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的时刻,某班以“教育公正平”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教育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育是国之计。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文化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因而教育是民之生,影响当下。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能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而教育关乎未来。(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②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解析】本题以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地位、作用等相关知识。首先,可以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的角度说明教育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育是国之计;其次,可以从教育是文化传播途径的角度说明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文化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因而教育是民之生,影响当下;第三,可以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的角度说明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能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而教育关乎未来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的。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哲学生活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故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可以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可以从真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可以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加以分析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两条具体建议。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或者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庄严承诺正逐渐兑现: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2014年开始,每年减贫率分别高达14.9%、20.6%、22.2%;全国28个贫困县摘帽,国家设定贫困县31年来,贫困县数量第一次净减少。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M市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创办集循

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特色养殖业和兴办企业,鼓励农民入股经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农民致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运用市场机制将城市产业发展要素引向农村,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说明M市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

 

查看答案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材料对广大青年的启示是

①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②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

③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④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目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天寒地坼的冬季,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从这一写作手法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事物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具体分析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而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材料说明

①制约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④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