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特点的整体思维方式,跨过时空局限,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科学产生重大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旨在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关于自然价值观或宇宙观的革命。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时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 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 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为此,中央对破坏祁连山 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有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

(1)    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自然价值观离不开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的合理性。

(3)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请为此拟订两条宣传标语。

 

(1)①新的自然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相承接,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和确立新的自然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自然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的认同和传承。③吸取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为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自然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养料。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社会意识,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保护生态文明。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让破坏生 态环境者付出代价,有助于促使他们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③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有助于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真正做到以人民为重,造福人民。 (3)生态文明关乎你我,做绿色消费践行者;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自然价值观离不开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自然价值观离不开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对此加以分析,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把握关键信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价值取向”,调动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2)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解答时首先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社会意识,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3)本题设问指向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请为此拟订两条宣传标语。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自然也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宣传标语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宣传标语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进行设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 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北京等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重点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自2017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将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确定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弥补了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缺位,增强了会益保护的刚性。

结合材料及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检察机关能够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因,并说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从2016年6月 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揭开面纱,到2017年3月亮相全国“两会”,用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每次审议之后,都会把民法总则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 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法总则》的制定实现了民智、民意、民声与立法的交响,使法律凝聚最大共识,得到广泛认同。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固有产权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晰、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利用权力损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易发多发。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政治学依据。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依法为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

 

查看答案

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

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③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④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122日,江苏省宣布自2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110月,湄公河遭袭的两艘货船上的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引发国际关注。保护中国的海运免受海盗侵扰,保护中国海外公民人身安全,是我国政府的应尽之责。这强调了我国作为主权国家要切实行使(  )

A. 平等权    B. 独立权

C. 自卫权    D. 管辖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