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充成下列要求。 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

阅读材料,充成下列要求。

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

南京之痛,国之痛。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牢记历史,捍卫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三年前,习近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

这一年,“铭记”写在很多人心里。“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几点建议。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营造“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文化氛围,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国家的历史责任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年年公祭,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对国之痛的“铭记”写入心里。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通过开展有关“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够强化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记忆;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历史教育,让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惨案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因此为了让中学生牢记历史,学校可以为中学生购置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方面的书籍、带领学生参观记录日军暴行的遗址等,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产生强国的情感。 【解析】此题以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的特点的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几点建议。”此设问包含两个问题,分属意义类试题和措施(建议)类试题。考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要抓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界定,从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两方面分析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国人的积极意义即可。在回答第二问时要抓住“文化的特点”的知识界定,可从文化作为人的素养不是的需要通过生活体验、参与文化活动和教育培养和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两个特点提出相关活动建议即可。   内容 启示 来源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表现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不同特点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 文化 塑造 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通知, 要求通过加强网上主旋律宣传,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

通知要求,要广泛开展网络公益活动,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益”新模式,搭建网络公益平台,壮大网络公益队伍,形成线上线下踊跃参与公益事业新格局。要积极创作传播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一批网络文艺精品力作。要坚持用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不断增强广大网民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要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通知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大对突出问题、问题网站专项整治力度,持续不断净化网上舆论生态。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要通过网络来宣传主旋律?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在宣传主旋律中的作用,国家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是正义与道德的集合,代表着刚毅正大、勇担道义和自强不息。“养吾浩然之气”

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就是用科学的文化武装头脑

③可以消除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与矛盾

④一般采取自省、自律的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学生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下列表现符合这一准则的是

①干一行,爱一行                 ②红灯停,绿灯行

③公生明,廉生威                 ④言必行,行必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当前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各级各类教育入学(园)率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财政教育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向义务教育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我国大力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发展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日前,江西省文化厅出台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江西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改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乡风文明水平明显提高。《方案》的出台反映了有关部门

①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和结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