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 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做文化传播的使者,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解析】本题以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分别从继承与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继承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其次,发展上要把握好其与继承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在实际工作安排和部署中,必须注意把握好既要着眼长远,又要抓紧当前;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安排和部署实际工作着眼于长远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

A.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 联系与发展不可分,联系引起发展,发展中存在着联系

D. 着眼于长远是做好工作的起码要求

 

查看答案

2017年南京国际梅花节于2月17日开幕,梅花山进入赏梅好时节。届时,南京梅花山将迎来人流如潮的“赏梅大军”,这不仅为梅花山带来大量人气,同时也为商家带来大量的财气。材料说明(   )

A.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 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 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查看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

①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物质的观点      ④实践的观点。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从哲学上看,这一宣传标语强调了(  )

A.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C. 关键部分往往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查看答案

20171月,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     )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真理    ②正确认识复杂问题往往反复才能完成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已经确定真理    ④史实是在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得以检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