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
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序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④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说过“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 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D. 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揭示了( )
A.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 艺术创作是胸有成竹的展现
C. 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来源
D. 艺术创作是感觉和想象的融合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
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
A. 文比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 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