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委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山东省委书...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委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中央作出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当前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创新引领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工作。必须努力适应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扎实推进反腐败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山东省委是如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工作的?

材料二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开启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1998年四次启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但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民法典的制定始终未能完成。从2016年6月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年内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先后召开了四场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代表对立法的建议意见,并深入农村、社区进行调研,每次审议后都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上进行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2017年3月1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尊重了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道德理念融入《民法总则》中,让《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高尚情操。在继承《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规的基础上,《民法总则》总结提炼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做出规定,彰显法律文明的时代特征。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

材料三  “初心”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想法,是梦想起飞时最纯真、最纯洁、最炽热的情绪,也是遭遇困境时给信心、给勇气、给能量的精神支撑。

“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极为珍视的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95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苦难、创造辉煌,经历曲折、走向胜利,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6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原因?

 

(1)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山东省委贯彻十九大精神,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展工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山东省委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③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山东省委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展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用创新引领发展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多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始终未完成。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出台过程,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立法的意见,并在网上公布并征求意见,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民法总则》的出台,是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体现。 (3)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②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使共产党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山东省委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山东省委是如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工作的。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山东省委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工作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2)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范围,把握关键信息法律,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法律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出台过程,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分析。 (3)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意识能动作用”主要包括: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共产党人永葆初心分析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年中央电视台揭晓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也有基层的平凡楷模,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人的事迹无不令人心生温暖,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新闻媒体传递正能量

①有利于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②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客观条件   

④有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直接选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著名艺术家阎肃“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从一名文艺兵做起,把官兵们和群众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千磨万砺地对待每部作品,给世人留下千余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阎肃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性

②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人们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艺术家是文艺创作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获得感”作为政治理论话语体系中一个带着新鲜生活气息的词汇,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屡屡提及。之所以强调民众“获得感”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②党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里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民众“获得感”的增强是经济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改革之所以能释放红利,是因为: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调整生产关系能够使生产力摆脱桎梏

完善上层建筑能够更好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就能形成新的制度红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 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 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