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退化、全球变暖……一幅幅灰暗的图景摆在我们面前...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退化、全球变暖……一幅幅灰暗的图景摆在我们面前.人们不禁要问:未来还有希望吗?1980年,经济学教授西蒙和生态学教授埃尔里奇就此展开了一场“十年之赌”.他们精心挑选了五种不可再生金属资源,赌注是10年后他们的价格变化一一乐观派代表西蒙教授认为这些资源的价格会下降;悲观派代表埃尔里奇教授则认为这些资源的价格会上升。

十年之后,乐观派赢得了赌约,但这并不表明生态系统不存在问题,悲观论者借用一条标语“我们不是从父辈那儿继承地球;我们是从孩子们那儿借用它”告诉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地球的前途并不像乐观派宣称的那样“一切都在好转”。

“今天是明天的赌注”。严峻的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继承“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绿色”发展理念;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也再次强调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推测两位教授提出各自观点的经济学依据。

(2)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认识西蒙教授的胜利。

(3)某中学环保课题小组通过调查了解到“为赢得明天”,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在课题报告中拟定了“绿色发展,中国在行动”的小标题,请你围绕该小标题完成课题报告的这一片断。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联系材料加以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

 

(1)西蒙:①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一些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价格的升高,商品生产者会增加其替代品的使用量。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又为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由此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而原先的不可再生资源因为其替代品源源不断的出现,价格降低。 埃尔里奇: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不可再生性资源因供应紧张,带来价格上升。②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资源是相对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更加短缺,商品一定会昂贵起来。(任答三点即可) (2)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西蒙正确运用了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他的获胜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过程而亩。西蒙的胜利只是证明在资源匮乏问题上人类找到了对策,但这只是生态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以此表明现今的生态系统不存在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3)答案示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我国应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注入时代精神,古为今用。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思想,如不能涸泽而渔,强调天人合一……破解当前环境建设难题需要我们将东方传统生态思想与现代科学文明进行有机结合。 当前,面对环境的压力和经济建设的迫切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注重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相契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一道探究性的试题,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推测两位教授提出各自观点的经济学依据。题目中,西蒙教授的观点认为该资源的价格会下降,埃尔里奇教授的观点认为该资源的价格会上涨;故可以看出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考虑从该资源的替代品的使用以及科技进步为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等。价格上涨的原因可以从不可再生性资源因供应紧张以及人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认识西蒙教授的胜利。故首先可以从真理的客观性的角度说明,西蒙正确运用了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他的获胜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其次,从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角度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的。西蒙的胜利只是证明在资源匮乏问题上人类找到了对策,但这只是生态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以此表明现今的生态系统不存在问题。 (3)本题要求考生围绕该小标题完成课题报告的这一片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截止2016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论坛、博客表达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网络问政”渐渐成为中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民意。

网络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网民随意暴露他人的隐私,进行人身攻击;有的网民歪曲夸大事实,言辞偏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网民参与“网络问政”的《政治生活》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公民应怎样利用网络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查看答案

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换人”正在加速让中国工业走向标淮化。在东莞首个“无人工厂”——长盈精密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工业机器人代替了传统的打磨工人,原本650人的车间减少到60人。生产线数据对比显示,机器手上岗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而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与人工相比,机器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并有助于将人从简单、繁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机器“抢饭碗”带来的就业冲击,也加剧了当前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 

目前,“机器换人”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机器换人”之后的产业接续和平稳过渡,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因势利导,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第一,提高奖补力度,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加快高危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第二,制定具体的职业技术培训规划,提高工人“人机结合”的职业技能素养,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工人;第三,鉴于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还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培育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从经济角度分析“机器换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随着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全球治理贡献的增多,被陆续写进联合国决议文件,成为彰显东方智慧的联合国官方词汇,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指导原则,旨在尊重个性发展,同时寻求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在“联合国系统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议题下,第71届联大通过“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要求“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本着合作共赢精神,继续发挥联合国核心作用,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应如何发挥核心作用?

 

查看答案

有人感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历事才能炼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人须在事上磨,主要是因为(    )

A. 真理是有条件的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真理具有反复性

D. 追求真理永无止

 

查看答案

为了深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继续释放改革的红利,到目前为止,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到221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

A. 能动性

B. 客观物质性

C. 反复性

D. 客观实在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