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多有灵性的优秀老年文艺作品,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顿,为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文化支持。

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最大范围的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了中国老龄社会发展的需要。老年文化教育既是“夕阳工程”,更是“朝阳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真正建设一个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天堂。

材料二    重阳节现在又叫“老人节”,庆祝活动主要是围绕“敬老”主题进行。“重阳节”这天,登高健身、饮菊花茶等节俗活动自身具有追求长寿观念的民俗符号,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这些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媒体、商家的推波助澜下,他从一个游乐、登高、聚会的狂欢节渐渐转换为一种尊老、爱老的“老人节”,这个传统节日赋予了新的内涵,也让传统节日获得了新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扬老年文艺事业。

(3)请就如何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两条建议。

 

(1)①立足老年社会发展的实践,关注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造。②发展老年文艺事业产业,推动养老体制科学创新,发挥教育在应对人口老年化和尊老敬老方面的作用。③继承尊老养老传统,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赋予传统节日新内涵。 (2)①物质决定意识。发展老年文艺事业需要从老年化社会对优秀老年文艺作品需求更多这一实际出发。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发展老年文艺事业,以文艺的形式诠释老年世界和人生,滋养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远程教育能最大范围的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应对人口老年化的社会现实。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让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获得新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扩大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圈、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艺活动。 【解析】本题以文化养老为背景,组织三个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一般。 第一问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结合材料:“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老年文化教育” 说明要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需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产业,推动养老体制科学创新,发挥教育在应对人口老年化和尊老敬老方面的作用;“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多有灵性的优秀老年文艺作品”说明需要立足老年社会发展的实践,关注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造;“中国传统社会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重阳节”说明继承尊老养老传统,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赋予传统节日新内涵。 第二问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扬老年文艺事业,辩证唯物论涉及的内容是哲学第二单元,重点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要发扬老年文艺事业就需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还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问就如何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两条建议,这一问是自由发挥的题,注意的是要符合主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布,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表述,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在20171031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初次审议。这次草案又以法律的形式落实报告精神,要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为给予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30年。草案还明确,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由农民选择是否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不交地”拟入法。对于农民来说,城市的工作是弹性的、不稳定的。不强制收回土地,为进城农民提供了退路,不适应城市生活,可以选择再次回到农村。

修正案草案划定必须坚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得打乱重分,授权地方制定具体规定,应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于这一规定,专家认为,承包期延长30年,不得打乱重分,有利于稳定农民情绪,长期稳定的承包关系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是如何给农民吃“定心丸”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17)》指出,中高速与迈向中高端是经济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从根本上来说,迈向中高端路线的达成,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经济结构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阶段,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的展开,以及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2017年中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从理想的阶段转换连续性和线性发展理论的立场来看,中国要实现向中高端发展阶段的迈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及贡献率;保持潜在增长率的可持续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现经济调整和转型的目标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查看答案

真理面前从来不缺乏挑战者。20175月,《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的一篇文章对宇宙学中的经典理论——宇宙暴涨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理论不具科学性。面对这篇文章的“挑衅”,包括霍金在内的33名宇宙学家联名回信进行反击。争议产生说明

①人们对事物认识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完成

②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③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产生多种正确的认识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思想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航天工程2203所自主研发的空间主动型氢原子中,将在2022年用于我国空间站。项目采用锶光钟、铬喷泉钟、主动型氢原子中共同组建空间原子钟组,将在外太空间建立时间频率实验室,验证在地球表面无法完成的相关科学实验,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等。材料表明

A. 工具的完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

C. 认识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查看答案

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讲述了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暖心成长与生命轮回的故事。导演陆川说,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唤起人们尊重自然,尊重野生动物,尊重生命的自觉。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