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传唱甚广的节日童谣,因其朗朗上口,经年不衰:

①“柳叶绿,桃花红:放风筝,去踏青”

②“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③“月亮圆,瓜果甜:吃月饼,庆团圆”

材料二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每逢佳节,亲朋好友,互发信息,传递情谊,温暖人心。

普通人有小家,中华民族有大家,中秋节日小家聚,国庆日子大家欢,佳肴美酒饭桌上,张灯结彩城楼前,家人齐聚笑容满,万人欢庆闲颜开,中秋国庆双节并,大家小家皆团圆。

②定理:市场=客户+需求,圆=圆心+半径,市场是圆,客户是圆心,客户需求是半径;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故客户+需求=圆心+半径。中秋=月亮+月饼,月亮=圆,月饼=圆,故客户+需求=圆心+半径=月亮+月饼。

③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幸福生活少不了。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自己对民族节日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节日祝福短信体现的文化作用。

 

(1)①清明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 认识: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形成特有的凝聚力。 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 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短信①和短信②,体现了这一点。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秋与国庆相逢,“大家”与“小家”的联动,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 ③优秀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亲朋好友之间互发问候短信,互送祝福,可以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1)本题要求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自己对民族节日的认识。 本题取材贴近学生生活,考查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熟悉程度。从材料提供的这些传统节日的特征上看,可判断出①②③分别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对于民族节日的认识,可从民族节日的含义、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等方面谈认识。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节日祝福短信体现的文化作用。 通过认真阅读材料二,可知节日祝福短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运用所学知识,从文化对社会发展和对个人成长两个方面,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等方面,分析节日祝福短信体现的文化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10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他以一个国际主义的作家自居,其小说题材繁杂多样,所设置的场景,人物横跨欧亚文明。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博采众长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可以跨越国界、种族、信仰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紧扣时代脉搏,直戳百姓关注的官员腐败问题,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追捧。这说明

A. 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精神需求

B.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 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 文化创新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热播影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②面向世界是文化创新重要途径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物质力量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漫画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A. 文化继承与创新不能流于形式

B. 获取高额学费是国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C. 要立足市场需求推动文化创新

D. 要善于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查看答案

孝感有“中国孝文化之乡”的美誉,“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始终把“孝”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如今“孝”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只有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传统文化

④对传统道德规范的正确态度是“扬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