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于2017年11月16日至26日举办了“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共展出从馆藏作品中精选的近现代名家大师作品200余件套,是一次20世纪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展示,受到观众空前欢迎。把艺术大师创造的美在新时代展示出来,意在
①学习革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②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丰富精神生活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④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被称为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在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进行庆贺。现在,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地域性
④传统习俗决定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秦始皇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有特色,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无比优越性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承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外交流的主要媒介
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起重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孙悟空的那张猴脸在不同动画电影中呈现出典型的时代表情:《铁扇公主》中的“滑稽”是用美国造型对抗日本侵略,《大闹天官》的“昂扬”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革命乐观主义,《金猴降妖》的“悲情”是“文革”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创痛,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沧桑”则是对处于大国崛起时代的中国所投射的自我期许。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7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全国进行的“中国公众文化自信指数”调查数据显示,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认同高、认知低”的窘境。要破解传统文化在民意层面出现“自豪远超过认知”的尴尬局面,应该
①搭建桥梁,发挥新媒体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加强教育,让广大群众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③古为今用,在全面继承和大胆创新中发展传统文化
④融人生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悠扬的旋律、精湛的技艺、凄婉缠绵的唱词……2017年11月4日晚,中国国家京剧院携名剧《白蛇传》来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当地民众献上一场跨越文化、传递真情的京剧盛宴,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国外观众能够欣赏京剧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个性
③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④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特有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