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

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阅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C 【解析】此题考查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故①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故②错误;④过于绝对,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故排除④​。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发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由此可见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③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对人们的影响就总是积极的

④礼仪修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家和万事兴的价值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因为

家风家教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家风家教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领域,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     )

①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③提高听众辨别能力,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 ④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