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换人”正在加速让中国工

业走向标淮化。在东莞首个“无人工厂”——长盈精密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工业机器人代

替了传统的打磨工人,原本650人的车间减少到60人。生产线数据对比显示,机器手上岗以来,产品不良

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而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与人工相比.机器的优点无

疑是明显的,并有助于将人从简单、繁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机器“抢饭碗”带来的就业冲击.也加剧了当前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

材料二  目前,“机器换人”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机器换人”之后的产业接续和平稳过渡,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因势利导,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第一.提高奖补力度.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加快高危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第二,制定具体的职业技术培训规划,提高工人人机结合的职业技能素养,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工人;第三.鉴于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还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培育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同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角度分析机器换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实现机器换人之后的产业接续和平稳过渡。

 

(1)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好文化建设职能,制定职业技术培训规划,以应对“机器换人”带来的冲击。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培育一批智能创新型产业,增强我国的宗主创新能力。 【解析】本题以“机器换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劳动与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的国家性质、国际竞争的实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机器换人”带来的积极影响,考生可从机器换人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2)我国政府应如何实现“机器换人”之后的产业接续和平稳过渡,考生可从我国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好文化建设职能,制定职业技术培训规划;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培育一批智能创新型产业,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项政策措施:一是单位和个人自主决定转移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原则上不需审批或备案;二是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主要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三是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应提取不低于50%用于奖励,对研发和成果转化作出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四是科技人员可以按照规定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开展成果转化;五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研发机构和高校绩效考评,加快向全国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完善支持单位和个人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措施。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国家应如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21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区域组网已完成,可以为包括东南亚的整个亚太区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和通信服务。预计到201 8年,北斗系统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35颗卫星的全球服务能力,建成围际一流的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从亚洲走向世界的跨越。这表明

我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同力的提高

我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将在同际事务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实现白身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公路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两国间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①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②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3年8月7日,中国第十六批赴刚果维和部队前往任务区执行任务。目前,中国共有10支维和部队在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我国遵循联合国的宗旨,积极履行国际责任  

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6530日.中国海警2401、2307、2115、31239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航。这表明主权同家拥有

独立权    ②平等权    ③自卫权    ④管辖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