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跑步经济悄然兴起,刺激了服装.鞋子等传统产业的回暖;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

跑步经济悄然兴起,刺激了服装.鞋子等传统产业的回暖;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该类产品的追捧。这一现象表明(  )

①消费促进产业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④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解析】题目中,跑步经济悄然兴起,刺激了服装.鞋子等传统产业的回暖;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该类产品的追捧。这一现象表明消费促进产业的发展,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故①③入选。②④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B。   表现 阐释 举例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特定的产品只有生产出来,才能谈得上对它的消费,否则就谈不上消费 有了彩电的生产,才有了对彩电的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消费方式就是怎样消费的问题。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娱乐的方式 网上购物;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使用手机游戏 生产决费的质量和水平 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源于社会生产的大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消费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生产的发展刺激了人们消费的欲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近几年,由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其再生产都是通过人自身的休息、睡眠,以及消耗食物、娱乐服务来实现的 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论 生产决定消费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国假日旅游消费需求增势明显,各地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出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双双走高。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A. 居民收入    B. 物价水平    C. 消费心理    D. 商品质量

 

查看答案

2017526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8698元,而去年同期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5579元。这表明(  )

①美元汇率上升,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 

②我国企业对美国投资成本下降 

③美元汇率下降,美元贬值 

④我国公民到美国旅游成本增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我想买块地,自己种菜和种粮。”很多网友调侃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无奈。人们自种自吃的粮食和蔬菜

A. 是商品,因为它凝结了人类劳动    B.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

C. 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需要    D.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w县是当地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推行精准扶贫与产业挟贫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在“扶真贫’’“真扶贫”中取得实效。

措施(一)

设立23个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主动、按需、免费、上门提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500余人次

措施(二)

探索设立“惠农创业贷”,对有能力有意愿开展特色农业等生产经营的低收入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的贴息贷款

措施(三)

引导贫困村根据实际成立扶贫资金互助会,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增股,使其享有有偿使用互助资金及取得分红等权益

措施(四)

积极引入专业公司,整体包装经营旅游特色村。利用农民闲置房屋等资源,发展度假村落、民俗民居等项目,让村民共享美丽经济红利。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W县推行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GDP、财政收入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

注:民生事业主要包括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筹。

材料二  2014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增幅高于江苏省GDP增速8.8%。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38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98元,比上年增长11.4%。

(1)材料一中体现了“国家财政”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