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的主题是“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联动” 是习近平主席对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认知,是东方大智慧。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世界舞台上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据说,在参加完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很有压力。她对习近平主席说:“习主席呀!我看到你们办的峰会,我们明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超不过你。”习主席的回答很有智慧,他说,这是一个德国啤酒和中国茅台的关系,你有你的味道,我有我的味道,相信你在德国一定能够办得精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习主席的回答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习主席的回答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等三个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本题以杭州G20峰会给世界舞台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习主席的回答启示我们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启示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启示我们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启示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晴】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我为主”即要秉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非海外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保留彰显民族特色,而不是融入世界民族,去中国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①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创作导向     

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2月18日开始播出的《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这说明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③优秀文化能引起健康有益的内容为大众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35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媒体市场的担忧: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对于此现象政府应该(  )

严格管理引导媒体以社会效益为经营导向

加强市场监督打击媒体违规炒作行为 

加大资金及人才投入提供优质新闻产品 

加强新闻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种粮媒体的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2017年古装剧盛行,玄幻是重头戏,著名导演尤小刚指出,电视剧的各种题材自然都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但是不能盲目的“跪求”年轻人,使剧情在价值观和内容上出现偏差。由此可见,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

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②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叫好更要叫座

③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重要源泉

④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精品与市场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讨论会中,某同学认为依托视频网站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具有微时长放映、微型制作等优点,冲击着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但是这些微电影良莠不齐,不利于文化建设。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微电影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宜发展

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发展微电影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都应倡导和引导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