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2017年古装剧盛行,玄幻是重头戏,著名导演尤小刚指出,电视剧的各种题材自然都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但是不能盲目的“跪求”年轻人,使剧情在价值观和内容上出现偏差。由此可见,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
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②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叫好更要叫座
③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重要源泉
④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精品与市场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讨论会中,某同学认为依托视频网站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具有微时长放映、微型制作等优点,冲击着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但是这些“微电影”良莠不齐,不利于文化建设。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微电影”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宜发展
②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发展“微电影”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都应倡导和引导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 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
A.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博大的重要标志
C.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D. 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呼唤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是民之所需。《中国诗词大会》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现代中国人生活和精神质量,跳脱出娱乐致死的窠臼,让荧屏综艺“玩”出了新内涵。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②挖掘传统文化的新价值能推动文化创新
③科技增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此可见( )
A. 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B. 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C. 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
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
③大众传媒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④科学技术进步会影响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