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气十条》的计划,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细颗粒物浓度要下降25%。为达成这一目标,三地创造性地建立了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和风险预警沟通机制,加强在监测、预警、治理和补偿等方面的协同,提高区域空气治理实效。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思路的创新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③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事物间的具体联系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旺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底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植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②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实现了自身完美回归,不再与外部系统发生联系
③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④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为解决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是从 1980 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到“双独二孩的政策”,再由“单独二孩的政策”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表明
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上海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合作,发现黑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来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吸积流在进入黑洞的势力范围后,以外流形式逃出了黑洞的俘获。但这一理论证明只有获得观测事实,才能给15年来争议不断的科学猜想画上句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