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在我国,虽然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在我国,虽然普通话早已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近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作为语言的重要代表,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方言,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1)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解释。

(2)真理越辩越明。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真理观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3)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今天,请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建议。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人们在长期使用方言环境中形成的语言习惯是很难再短期内改变的。②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或者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方言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也必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延续和继承。③文化传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受语言习惯、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普通话没有完全普及到每个区域。 (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对于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对于某一具体事物进行争论,有利于人们明晰真理,克服谬误,使真理在辩论中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或接受。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也会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清。 (3)言之成理即可。 ①在各方言区采集活态标本,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方言语言数据库档案;②通过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推动方言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③开展方言申遗工作。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解释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现象,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设问范围较大,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但设问具体,解释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现象。考生在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材料,将材料中所给的信息和已学的文化生活知识相结合。考生在分析说明时,结合材料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传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等角度分析说明其原因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真理越辩越明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需要抓住解题的关键信息“真理,由此考生可联想到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内容。考生在解答时可从认识的反复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为半开放性试题,只要考生围绕保护方言这一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各方言区采集活态标本,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方言语言数据库档案;通过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推动方言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延续方言的魅力;开展方言申遗工作,编写方言故事,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被各界热议。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虽然近些年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更实效,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

 

查看答案

近年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全市大力开展各种争优创先文明活动,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科博会,在展示本市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大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宜居城市和教育城市两大主题,不断提升该市的知名度;开展“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稿,全市掀起了一场共建美丽城市的热潮;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 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查看答案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品,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C.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D.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查看答案

厉害了word”“洪荒之力”“蓝瘦香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