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习近平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学校某社团计划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请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每条不超过30个字)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并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有着光明的未来。 (2)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我们要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交流借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3)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世界美好未来。共商共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根据题目中材料的表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此点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角度加以分析;其次,材料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考生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材料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此点考生可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要进行充分解读,根据材料的表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中,“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角度分析说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3)本题要求考生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世界美好未来或者共商共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10 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则草案,标志这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此次座谈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修改和民法典编纂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努力编撰出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法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修订民法总则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导致中高端消费严重外流。

20179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大幅增加智能化、消费友好的中高端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的比重。显著扩大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一流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行绿色制造,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降低产品制造能耗、物耗和水耗,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效。鼓励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项目维修、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出口,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结合、联动发展。

提升产品质量对企业生存发展和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中国人对“房”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造成了老一辈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但现在,全民炒房、全民囤房似乎成了城镇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项。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看,这种财富保值增值手段的合理性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天寒地坼的冬季,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从这一写作手法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事物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具体分析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旺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底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植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②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实现了自身完美回归,不再与外部系统发生联系

③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④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