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8月18日至1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2017媒体融合发...

2017818日至1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主题,分享从相“加”迈向相“融”的经验成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媒体融合进程,探路媒体融合前景。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于

①各种传媒都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③现代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信息

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我们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因为大众传媒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③④正确;①没有强调大众传媒的作用,不选;②不是原因。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一位绝世美人便跃然形成,这就是中国的皮影艺术。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着皮影艺术的创新

②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推动了文化产品创新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了活力

④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6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这主要说明

A. 经济发展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B. 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越来越突出

C.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 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查看答案

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两大文件的制定,是由党的自身定位和肩负的使命,以及当前反腐败的形势决定的,是共产党人发挥聪明才智凝聚共识的结果,是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条倒》的核心内容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内政治生活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条例》和《准则》构筑了防腐拒变的心理防线和制度防线,通过党内监督的方式让公职人员和党政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易腐、不能腐,对党的建设和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

文化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制定上述《条例》和《准则》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意义。

(3)请你就如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分析“二十四节气”存在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